当前位置:三体 > 三体社区 > >> <三体>中的物理学

<三体>中的物理学

小说:三体社区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21 02:03
选择背景色: 黄橙 洋红 淡粉 水蓝 草绿 选择字体: 宋体 黑体 微软雅黑 楷体 选择字体大小: 恢复默认

在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党委共同指导下,首都互联网协会媒介融合专业委员会联合果壳网共同推出“我在科普·十九大时光”专栏,组织一批科普界一线实践者,以自身经历和体会,展示科普战线上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砥砺奋进的发展状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强调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互联网+科普”并非互联网和传统科普模式的简单组合,而是互联网与新时期科普规律加成后的创新升级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是科普行业进步的一个标志,体现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更广阔的容纳度和更前沿的敏感性,更是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重要精神的生动体现。

 

“科学网红”李淼:讲好科学的故事

李淼

 

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

理论物理学家

 

 

偶然之中开始的科普之路

 

李淼开始做科普工作也算是个巧合。

 

1999年,李淼从美国回到中国,进入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在美国时李淼的研究重点是超弦理论(SuperstringTheory)。而当时,中国进行这一领域研究的人并不多,回国后,他先后收到一些杂志社的邀请,希望他能撰稿向读者介绍介绍这个听上去有些陌生的理论。另一方面,李淼自己也希望能向更多人介绍超弦理论,以引起更多年轻人对这个领域的兴趣,加入到研究中来,同时也能通过这个机会梳理自己的研究。

 

于是那段时间,李淼陆续写了一些讲超弦理论的文章。这些文章在2005年集结出版,成为了《超弦史话》一书。在李淼看来,这本书确实实现了最初的目的——如今超弦理论研究领域中一些很不错的青年研究者,正是受到《超弦史话》的影响而在考研的时候选择了现在的研究方向。

 

 

 

在李淼看来,《超弦史话》完全不能算是科普书籍,一定要说的话,那也是给物理专业人士看的科普书。但正是从这本书开始,物理学家李淼开启了他的科普工作的道路,并逐渐成为一名家喻户晓的科普作家。

 

“再重新写的话,我不会那样写了”

 

回顾几年前的科普创作,李淼并不是特别不太满意:“当时科普经验不足,文章相对来讲偏专业。实际上,偏专业这个特点维持了长达十年时间。”

 

从《越弱越暗越美丽》、《<三体>中的物理学》,到今年出版的《给孩子讲量子力学》、《给孩子讲宇宙》,在持续的写作尝试中,随着科普创作经验的增加,李淼对科普创作的观点也在不断变化。虽然《<三体>中的物理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李淼认为它并不完美,在他看来这本书里故事太少,内容也不够通俗和有趣——他认为科普作品应具备的两个要素。

 

“我对科普写作的看法与我当下的认知有关。比如五年前我的认知跟现在大多数做科普的人一样,认为科普要专业、要严谨、不能说错话、要尽量接近真实,所以我以前写的科普比较严肃。”

 

 

 

最初进行科普创作时,李淼会把科学性和严谨性放在第一位,但他发现偏专业的文章读起来会很枯燥,导致读者很快就对内容失去兴趣。现在,李淼开始注重科普创作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于是有趣和通俗就成为了他目前的主要风格。

 

李淼发现,在让受众增加、让自己写作的内容传播出去方面,文字如何、内容如何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跟写作的方式有关,如果写的文章有趣、有故事,那么大家都愿意看。所以,想让大众接受自己想讲的内容,就要多讲故事,并且要多用他们身边的事物来讲故事。“人是爱听故事的,”李淼总结道,“而讲故事要接地气、要有趣、要通俗。”

 

授课的过程就是在科普

 

“大部分科学家,到了50岁之后,在科研上就很难出成果了。虽然大家很忌讳这个话题,但是人老了,做研究确实就不行了,”李淼坦言,“我自己是一样,一是精力不够,二是交给学生去做,效率会更高。”

 

今年,李淼辞去了学校的行政工作回归科研状态,准备带领年轻人做研究,不过这不会影响他进行科普创作,“相当于是把以前做行政工作的时间用来做科普了,做行政工作的时候天天开会没有乐趣,但是做科普的工作有乐趣。

 

 

 

在李淼看来,相对于研究所来说,高校的老师做科普是有优势的。“其实,所有的‘名师’,原则上都有做科普的潜质,因为要把专业知识讲得深入浅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授课就是一个进行科普的过程。

 

李淼在中山大学开了一门叫“人与宇宙的物理学”的课,用他的课堂做为科普的平台。在这门课上,所有的物理学中他觉得有趣的内容都会讲给学生。李淼的这门课在中山大学反响很好。学期末的考试,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PPT,题目自选。展示的效果让他很吃惊。“十五六个学生讲了4个小时都没打住,很多东西我在课上都没讲过。他们把我在课上传授的物理思维,放到了自己熟悉的领域里,这让我很惊喜。”

 

不断尝试新形式的科学网红

 

最初,李淼选择以写作的方式进行科普,写博客、写书;后来渐渐地开始有人邀请他去做演讲,于是公众讲座和演讲也成为了他的科普阵地;再后来,分答、饭团、微博、喜马拉雅的音频节目,可以用于科普的平台不断出现,李淼也一直不断地尝试科普新方式,最近,他还参与了电视台泛文化类的电视节目。

 

“我现在肯定没有做到让自己满意的程度,我的榜样是卡尔·萨根,但是我距离卡尔·萨根还太远了,我必须用功。”

 

在李淼看来,中国的科普黄金时代即将到来。

 

李淼说,现在的他大概有一半的时间在做科普方面的工作,将来随着年纪增长,他做科普的时间也越来越多。

 

“对我来说,这是一种乐趣!”李淼说。

+1
747
顶一下

喜欢《三体社区》吗?喜欢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

看网友对 <三体>中的物理学 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