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体 > 三体读后感 > >> 三体读后感:三体都没读过,你还看什么小说

三体读后感:三体都没读过,你还看什么小说

小说:三体读后感作者: 发布时间:2019-02-03 15:50
选择背景色: 黄橙 洋红 淡粉 水蓝 草绿 选择字体: 宋体 黑体 微软雅黑 楷体 选择字体大小: 恢复默认

距离上次看三体已经过去三年了,上次时在杭州一家民宿里随手拿起一本三体,翻了几页就结束了。年前和同事一起吃饭时,正好他提及了三体,随之便买了全套三本。本以为三本150万字的小说需要花不少时间阅读,没想到一旦拿起便一发不可收拾,一周左右的时间就把三本书全读完了,这本被高晓松成为伟大小说的作品的确深深震撼到我。

对人性的无情批判

书中男女主角鲜明的个性,反衬出作者在书中通过描写其他人物,特别是人类群体的种种缺点,长达四百年的人类和外星人抗争史中,如同解剖尸体一般,一丝丝地把人类几千年发展史中的劣根性给剥离出来。

三体1里面,因为人类对于自然的无情破坏,让伊文思创立了三体组织,试图通过所发明的三体游戏,控制社会中的精英人群,从而达到毁灭人类的目的;文革时期,红卫兵们表现出的无情、冷酷和残忍让叶文洁失去了她的父亲叶哲泰,而她的母亲因为求活,也彻底背叛了她的父亲,来到红岸基地的叶文洁本以为能遇到知音白沐霖,没想到又碰到另一个让她人类自私的人。由此,叶文洁开始黑化,通过自己精心准备的计划,一步步地达成发掘外星人的秘密,她杀死了她的丈夫和基地领导。从一名女科学家逐渐成为了三体组织的最高统领。

 

三体2出现的罗辑,一个最终把人类命运独自承担自己肩膀上的男人。然而他也是整本小说里最深刻领悟人类自私无情的男主角。从成为面壁人计划初始时受万人拥戴,到人类对面壁人计划产生失望,甚至愤怒,再到人类发现他的咒语成功毁灭一颗横行后把他视若神明,随之又认为他的咒语只是偶然把他放弃,当人类即将被三体攻击时,罗辑再次站了出来,找到了可以平衡地球和三体之间关系的方法,并独自将地球的命运扛在了自己的肩膀上,成为了第一任执剑人。

 

三体3里的罗辑又一次因为人类的愚蠢,仅仅看到眼前短暂的和平进而要对他进行审判,并把执剑人交给了小说的女主角程心。人类永远是健忘的,长久的历史长河中无数次证明了这点。曾经的救世主可能转身之间就会被人类推到死亡的边缘。在中国的历史中,多少个帮助君王打下江山的文臣武将都得不到好的结果,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甚至是一些国家的开国元勋,在后代的民众那边都会得到相反的评价。 本书中另一位女主角程心则被塑造为一个圣母的形象。然后所谓的圣母最终导致了人类的灭亡。因为她的善良,所以她没有罗辑和维德般的决心,三体看到她继任成为执剑人后就立即发动了总攻;因为她的短视,导致了人类缺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原本人类在接收到云天明的信息后有机会研究出曲率飞船,逃离整个银河系,为人类的生存留下希望。作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他其实不喜欢程心这个角色。如果作者都不喜欢,那为什么还要把这样的人物创造出来成为女主角呢?因为只有这样的角色存在,人性中的自私,虚伪,无情的一面才有可能释放出来。认为圣母似的程心可以给两个世界都带来和平和爱,然而当一次假情报释放出来的时候,多少人为了自保擅自启动火箭,导致多少人被活活烧死。

 

 

对无垠宇宙的畅想
 

 

作者大刘对于宇宙的想象力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一本书看下来无数个天文学,物理学的名称我一头雾水。曲率,黑域,多维,智子等等,以下是我从环球物理上摘抄的对于九大知识点的解释:

飞船篇

1. 辐射帆

从小我们就从各种科幻电影,动画片里看到宇宙飞船,从星际堡垒到高达、新世纪福音战士。但是大刘的三体以现实出发,根据人类已知的认知水平进行演进。

 

在三体3里,随着外星人将要入侵,无助的人类想出一个办法,通过现有技术发射一艘辐射帆飞船,将云天明的大脑往三体飞船的方向发射。该计划需要利用化学动力将大量的核弹发射到太空中,进而分布在飞船的航线中。这也是女主角程心提出的发射方案,从面壁计划中的一位面壁人的方法中得到启发。通过发射辐射帆飞船,途径每颗核弹的瞬间,核弹在帆飞船后爆炸,产生了推进力。阶梯计划基于人类当时殊死一搏但无助的心态,技术含量不高但造就了高速飞行器。

 

宇宙帆船的概念现实中早已有之,用阳光做动力的太阳帆飞船已做过几次试验。同火箭和航天飞机迅速耗完的燃料相比,阳光不会枯竭,它能推动光帆以每秒约1毫米的速度不断加速移动,展开光帆3年后,速度会被提升到每小时16万公里,这是人类任何飞行器都没有达到过的速度,相当于“旅行者”号探测器的3倍。

 

人类成功制造的第一个太阳帆飞船是日本2010年发射的伊卡鲁斯(IKAROS)探测器,它在太空中达到约每秒100米的飞行速度,并在展帆后6个月抵达目的地金星。

 

2. 小太阳

三体中,当人类在进行阶梯计划的同时,也在研究新动力的太空战舰,其中无功质核聚变成为了选择的方向。当前,人类对核裂变的控制技术更加成熟,但有害辐射太多,上世纪美国的“猎户座核火箭计划”就是因此半途停止。和核裂变只有一字之隔的核聚变是一种清洁的能源,比较轻原子核聚合时所释放的能量,它不会产生有害电磁波和核废料。

 

然而,核聚变由于超高温高压而难于控制,当时的科学家想出两种办法:一是惯性约束,二是磁约束。磁约束聚变是将核燃料变成数百万摄氏度的高温等离子体,使原子核活跃到能相互碰撞。高温离子体会熔化任何束缚它们的容器,只可以用强磁场来束缚它们。惯性约束聚变则需利用激光或者粒子束照射核燃料球产生超高温,生成比磁约束聚变时密度更高的离子体,引发聚变反应。由于反应时间非常快,小燃料球自身的惯性就可以维持热度足够长的时间来进行反应,无需强磁场束缚。

 

当前,世界上各国都在磁约束聚变发电上投入大量精力,中国也在其中。但是这种方式必须安装庞大且沉重的磁场发生装置。在宇宙中进行航行显然不可行,因此就可能需要另一种方式-惯性月数。由于核聚变原理与太阳等恒星的燃烧一样,《三体》中的那些核聚变战舰,“发动起来像天上的小太阳”。

 

3.曲率推进

三体中一个令人惊叹的概念,以及云天明提供的方法中唯一为人类留下火苗的方式:曲率驱动。要对这个概念进行解释,首要解释一下膜宇宙的理论。20世纪90年代,理论物理学界在10维空间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11维空间的膜(M)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不过是10维或11维时空中的一个四维超曲面,就像薄薄一层膜,空间曲率无处不在。(知识匮乏的我虽然实在无法理解。)这个概念相应延伸出许多宇宙航行设想,比如空间折叠,把大范围空间的曲率无限增大,像一张纸一样对折,让纸面上相距千万光年的遥远两点贴在一起。

 

小说中对于曲率飞船的的构思相对比较温和和局部:“一艘处于太空中的飞船,如果能够用某种方式把它后面的一部分空间熨平,减小其曲率,那么飞船就会被前方曲率更大的空间拉过去” 这种方式可以让飞船以无限接近光速的速度航行。

 

此种技术的可行性似乎还不得而知。但2012年初,悉尼大学几位物理教授对曲率驱动发动机进行计算机模拟时发现,扭曲时空有风险。在超光速飞行中,会有大量粒子堆积在包裹飞船的“曲速泡”中,并在飞船到达目的地开始减速时,瞬间释放,足以毁灭任何与其接触的物体。

武器篇

 

4. 水滴

 

三体里最令人震撼的就是脑洞大开的各式武器,一件比一件厉害,而每一件都集合了美学、神秘和科技感,将人类斩杀于无形,颇有点昆丁电影中的暴力美学风格。

 

首先出现的是名为水滴的宇宙探测器,表面绝对光滑,如同一件艺术品,当被人类发现的时候,科学家和军人们都被其外表的完美所折服。然而,可以极快地加速到接近光速,无坚不摧,半小时内就让2000多搜核聚变动力战舰顷刻毁灭,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刻。

 

根据物理学家李淼的观点,作者对于水滴的物理设定有瑕疵。“刘慈欣假设这种物质结构由强相互作用力控制。如果物质的基本组成还是分子和原子,那么强相互作用力是核子(即质子和中子)之间的力,其力程比氢原子的大小还要小四个量级,在原子构成的材料中不起作用。”

 

如果材料并非原子和分子构成,而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和胶子构成呢?“夸克之间的距离比中子半径还小,水滴的密度会太大,像夸克星中的物质,这也不可能。三体中直接说了,水滴的质量不大,在10吨以下。结论是,水滴材料的控制力不可能是强相互作用力。”

 

“如果硬要水滴的设定成立,我们必须假设一种尚未发现的新型固体。也许,水滴的材料是一种三维的石墨烯,但还没有任何物理学家敢于想象是什么原子构成的。”

 

5.光粒

在人类接受三体的残酷压迫下,依据之前罗辑所参透的黑暗森林理论,幸存的万有引力号船员将三体的坐标发往了宇宙。随之,三体行星也被宇宙中更高级文明用“光粒”清理掉了。对于光粒有如此大破坏力的原因,小说如此解释:“光粒虽然体积小,但由于十分接近光速,它的质量被相对论效应急剧放大”

 

这里用到的原理是著名的质能方程:E=MC2。E是能量,M是质量,C是代表光速的常数。由于光速高达每秒300000千米,一个光粒,可以仅凭其巨大的相对论质量产生的动能摧毁一颗太阳,成为小说中“经济”地攻击恒星的最原始武器。

 

对于这种武器,小说中的地球人只是远程观测并推断,它是一颗精确对准目标恒星并以惯性飞行的光速石头,从某种宇宙飞行器上发射。材质,加速的原因都是一个谜。

6. 二向箔

最令人惊叹的永远留在最后。当宇宙中歌者文明的监管员发现了地球,她随之向太阳系扔过来一个名为“二向箔”的纸片,一个可以将三维降级到二维的空间,瞬间毁灭了几乎所有的人类。降维的概念很难用已知的知识点去理解,引用作者曾经做过的描述:“把三维的西湖风景二维化,变成一幅水墨山水画,然后再一维化,变成一根细细的杭州丝绸。”

 

翻阅了一些资料后,有如下对于维度武器可行性的分析,在理论物理的分支学科弦论中:空间维度的变化可看成类似液态水变成水蒸气的相变。当水达到沸点时,液体中开始出现小气泡,小气泡慢慢地变大,最后吞食整个液体。气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差别可以看成一种物理量,它被物理学家称为场。

 

二向箔中有一种场,能量比较低,一旦与三维空间直接接触,就变得像水中的气泡那样开始膨胀,触发三维空间的能量较高的场向能量更低的地方跳,让二向箔越长越大。

 

三体中,诸如二向箔的降维武器一旦触发就无法停止,只有乘坐光速飞船才能逃生。整个宇宙就是在这样不择手段的降维攻击中,从高维逐级下降。最终,宇宙将演变成什么样?作者通过小说人物进行了推测,“把一个已跌入低维度的宇宙重新拉回高维,几乎不可能;但从另一个方向努力,把宇宙降到零维,然后继续降维,就可能从零的方向回到最初,使宇宙的宏观维度重新回到十维”

天体篇

 

7. 三体

小说中最核心的就是距离太阳系四光年距离的星系中居住着三体人,他们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因此,当伊文思和叶文洁发现了外星人之后,企图通过模拟三体人文明的游戏来传递他们的观念,完成地球上三体组织的组建。

 

由于三体星星有三颗无规则运行的太阳,导致了行星上智慧生物的百余次毁灭与重生,一旦处于乱世纪,三体人就会进行脱水以求报名,一旦回到恒世纪又再次复活过来进行文明的延续。所以当三体人发现适宜生存的地球后,他们就立即启动占领地球的计划。

 

其实,三体中的这个恒星在现实中是有“原型”的,就是半人马座α(南门二)三合星系统。

 

半人马座α由A、B、C三颗恒星组成,其中C星被命名为“比邻星”,距离太阳4.22光年,是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之一。这个现实的三体系统很稳定,没有小说中描述的那么混乱。因为它不是标准的三体系统,而是一个双星系统加一个卫星恒星。A星和B星以一个偏心率较大的椭圆轨道互相围绕旋转,公转周期为79.9年。较小的C星(比邻星)则在遥远的0.2光年之外,以50万年以上的周期围绕A、B星的质量中心缓慢公转。

 

由于半人马座α星系统距离地球很近,许多科幻小说都想象这里存在着发达的宇宙文明。就在2012年,天文学家还发现在半人马座α星系统很可能有一颗地球大小的行星,围绕B星公转。不过据计算,这颗行星上的一年仅有3天多时间,说明它公转周期太短,和恒星距离太近,根本不可能存在生命。

 

8.黑域

根据三体中的黑暗森林理论,具有文明的星球,只要它在宇宙中暴露了坐标,就会被视为一个潜在的危险,宇宙中其他文明就会将其清理,比如罗辑发现的那颗恒星,以及三体行星,当它们的坐标被人类发往宇宙后,都逃脱不了灭亡的结局。

 

为了让给地球免于被毁灭的结局,被人类发往宇宙的间谍云天明通过三个小故事, 隐喻了三个方法,其中之一就是让地球向宇宙表明自己是无害的,方法就是创造了一个“黑域”的概念,在这个区域里,光都无法逃离出去,这样其他文明就认为地球上的生物不会有机会前往其他行星。 具体的解释就是,如果把真空光速降至太阳系的逃逸速度每秒16.7千米,整个太阳系就成为一个低光速黑洞,隔绝于整个宇宙之外,这个文明永远不可能驶出自己的恒星系。那么这是个可行的设想吗?引用物理学家李淼在《三体中的物理学》一书中对黑域的分析“光速变小,与光速有关的一切物理学参数就变了。认为如果光速变小,人类将不复存在。”

 

人类由原子组成。原子理论中有个精细结构常数,它标志着电子和质子之间的电磁互相作用强度。原子中,电子的速度就是精细结构常数乘以光速。在氢原子中,电子的速度虽然远低于通常的光速,也高达光速的137分之一。当光速突然变小到每秒16.7千米,电子在原子中就超光速了,这和黑域中光速为速度上限的设定矛盾,可能导致原子的解体。“原子不存在,人类也就不存在了。”

9.小宇宙

三体中对于黑域的描述是一个超级龟壳,但这个龟壳可用小宇宙来破。故事的结尾,程心和关一帆在逃亡的时候陷入黑域,然而他们又走进了云天明送来的礼物——小宇宙,独立于大宇宙之外的避难所。根据云天明的设想,程心他们可以在小宇宙中躲过大宇宙末日,并在新的大爆炸后进入新的大宇宙。这两个宇宙的关系是什么呢?三体的设想是:“所有的宇宙都是一个超膜上的空泡。”空泡的结局有两种,一是加速膨胀然后被撕裂,二是塌缩为一个奇点后重生。三体中,那些高度文明的行星,都从大宇宙中偷走质量建造躲过世界末日的“小宇宙”,以致有一个“回归运动”文明在膜上向各小宇宙广播:“我们宇宙的总质量减少至临界值以下,宇宙将由封闭转变为开放,宇宙将在永恒的膨胀中死去,所有的生命和记忆都将死去。请归还你们拿走的质量,只把记忆体送往新宇宙。”这样的想象让人不禁联想到 “宇宙大爆炸理论”。 1929年,埃德温·哈勃作出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即不管你往哪个方向看,远处的星系正急速远离我们而去。换言之,宇宙正在不断膨胀。1946年物理学家伽莫夫正式提出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由约140亿年(后来被精确到137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大爆炸使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随之下降,化学元素开始形成,宇宙中的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和冷却的过程中形成的。后来获得1978年诺贝尔物理奖的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就被视作这次大爆炸的遗迹和证据之一。

小时候的我常常通过动画片去想象未来人类的发展以及浩瀚宇宙中的无限世界,当我这次看完三体以后,涌进心头有万千情感。作者对于人性无情的批判,将人类千百年发展史中的缺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作为人类的我不寒而栗;同时,对于人类未来的发展和宇宙中未知的外星文明,作者完全是基于现实的理论出发,一步步地描绘出不同时代,不同文明下的世界,这样丰富的想象力令我叹为观止。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在历史长河中的某个节点,人类终将和宇宙中其他文明相遇,或共存,或灭亡。作为当下的我们,能在和平的时代,尽情地畅想是一件如此幸运的事情。

+1
747
顶一下

喜欢《三体读后感》吗?喜欢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

看网友对 三体读后感:三体都没读过,你还看什么小说 的精彩评论